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精准扶贫 » 正文

誓让李章村换新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3
核心提示: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句话,我过去听得多,但直到自己真正下到基层去扶贫,才觉得所言非虚。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句话,我过去听得多,但直到自己真正下到基层去扶贫,才觉得所言非虚。

  2014年,我被选派到李章村担任第一书记。李章村地处“苦甲天下”的西吉县西北部,距离县城近60公里,地处国家六盘山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核心地带。村里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制约全村人脱贫致富的瓶颈很多。

  第一天下村,一场小雪冻得我彻夜难眠,既让我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自然条件,也让我明白,未来的两年需要付出多少。“要在这里当好书记、搞好扶贫,看来第一堂课是要学会适应环境。”我在日记里写下了第一句话。

  通路通水得民心

  常年干旱、靠天吃饭,吃水成了全村人祖祖辈辈的难事,村民视水如命。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吃水问题,我给教育厅党组、厅领导作了汇报,希望“娘家人”能搭把手。领导特事特办,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4万元给全村打了7口饮水机井。记得机井喷出清澈的井水那天,村民个个笑逐颜开。

  李章村自然村社多,农户居住分散,山大沟深,山道崎岖。为解决这一困扰村民多年出行难的问题,我多次协调县交通局,对5.2公里的村级公路进行了沙化硬化,因资金紧张,我号召村干部带头出工出力,那段时间大家肩挑手抬,人人累脱一层皮,可看到孩子们雨后不再踏着满是泥水的鞋子进入校园,心里是说不出的安慰。

  这两件事,奠定了我在李章村工作的基础。从带着疑惑的目光看我们工作队,到亲切地拉着你的手唠家常,我们驻村工作队渐渐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文化教育润民风

  来到李章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变这里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面貌,这个是我的本行。

  在教育厅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为李章村投入资金近80万元,硬化校园、修建围墙、修建公共厕所;捐赠图书1万多册,完善校园图书室;为学校配备会议桌、电脑40台、打印机、体育器材;配备安装了学校信息化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李章村教学点已成为震湖乡最好的乡村学校,看到孩子的笑容、听到一声“叔叔好”,是扶贫工作队最开心的事。

  如何改变落后地区的乡村民俗、增强致富心气?我想到了建文化广场。但这个建议一提出来,不仅村民反对,村干部也不能理解:“饭都吃不饱,要那玩意干吗?”

  驻村工作队认真商量后认为,这个文化广场还是要搞,要让百姓看到民风改变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家磨嘴皮、赔笑脸,给村干部、老百姓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我们争取到近20万元资金,改建了村部、硬化文化广场300多平方米、栽植绿化树种600多棵……目前,村部、舞台、广场成了李章村的政治、文化、各类活动的交流中心。这件事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必须坚持,找到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产业带头促民富

  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推动李章村扶贫攻坚,改变面貌。

  我们深入农户“挖穷根”“找出路”,帮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攻坚作战图”和“增收项目统筹表”,避免盲目追风、越扶越贫。我们融资40多万元对产业大户进行奖励,争取每年在全村培养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5户以上种养殖大户、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10户以上“53321”扶贫示范户。这些大户积极鼓励群众集中连片种植小秋杂粮、马铃薯和覆膜玉米;打造好珍珠鸡、黑山羊、肉牛、小秋杂粮合作社,带动近100家农户增加收入,农户平均收入从2014年的4200元增加到目前的5749元。

  “这两年是村里各方面变化最大的两年。”老村支书高维忠的话让我很受鼓舞。

  去年11月,两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已结束,心中有很多不舍,工作也有不少遗憾,和家人商量后,我向组织递交了继续驻村的申请书,不为别的,就为能亲眼看到李章村走上小康路。

  (本报记者朱磊整理)
(转载自人民日报)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