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土壤健康万里行 » 正文

重庆酉阳:旱改水演绎花田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5
核心提示:  德政工程  谷雨过后犁田忙。  煦暖的阳光下,重庆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稻田里,有村民吆喝着耕牛在犁田,有村民正手把禾锄提
           “德政工程”

  谷雨过后犁田忙。

  煦暖的阳光下,重庆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稻田里,有村民吆喝着耕牛在犁田,有村民正手把禾锄提田坎,男男女女,青壮劳力,都在为春播移栽秧苗忙活着……

  这景致,在68岁的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眼中,仿佛久唯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别提心里多舒坦了。

  身为花田贡米的传承人,种田是何绍华一辈子的念想。大自然厚待花田乡,让这里山高水长、土质富硒、光照充足,产出来的大米也带着那么股“仙”气儿——脆酥油糯、滑而不腻、质白如玉、余味绕梁……难怪从唐宋起,历代朝廷都把花田大米定为“贡米”,私为皇室享用。然而,花田贡米传承了600年,到了何绍华这一辈儿,却险些断了根脉。

  “种地卖不出钱,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好多撂荒……我个人种着六七亩地,自己吃,也不指望收成卖钱。我劝儿子回来跟我种,动员了两年,劝不动……村里留不住后生。”何绍华忧伤地说, “我没办法,只能赌气,儿子传不了,我自己种,只要活着就要种下去,哪怕图个温饱我也认……”

  从伤心到开怀,何绍华心中的希望,是被那项村民们称之为功德无量的“德政工程”点燃的。

  何家岩村村民,忘不了那个节日——2015年5月8日,重庆市级投资2000万的土地整治项目——“旱改水”试点工程,在村里落地了。谁敢想,一项工程,不出三年,会点石成金,让这个千年古寨焕发了生机。

  “完成旱改水新增梯田707亩、整治撂荒梯田195亩,修建灌溉渠2010米,完成管道安装20361米,新建山坪塘一个,修建生产路2624米,硬化田间道路5916米,新建泥结石田间道3840米……”这枯燥的数字,而今被花田乡干部群众们郑重地立在山间牌楼,牌楼上书写着对联,上联:“旱改水绘中国画卷”,下联:“坡改梯促产业升级”,横批:“幸福花田快乐老家”。只有花田乡人最懂得,这些数据不仅是对工程的总结,更象征着他们幸福生活的开启。

  贡米复兴

  打开话匣子,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真没想到……”

  过去,花田米质量虽好,但都是散户散种、靠天吃饭,规模小难以打出销路,没想到土地整治工程建起了山塘坝、引来了山泉水、修起了灌溉渠,一下子增加了水田2000亩、整治了水田3000亩,花田贡米核心基地扩大到了5000亩。好女不愁嫁。现在何家岩年产有机水稻1250吨,总产值达2580万元,贡米市场供不应求。

  而最让何绍华们欢欣鼓舞的是,不仅现在有田可种了,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老把式”也不再荒废了。

  花田能产出贡米,不仅靠自然天赋,更靠独特的农耕技艺。花田梯田世代传承 “三泥三耙” 的耕作方法,就是栽植水稻的水田必须在秋收过后、开春后和插秧前,经过三轮彻底地深耕细作才能栽秧。而今,为了让传统技艺重新回归,当地政府斥资鼓励农民养牛耕田,一头牛有效耕种期5年,政府每头牛每年补贴1000元,连续补5年。

  没有水,就没有花田贡米。最让花田人骄傲的是,只有他们的水田能够做到“一天一换水”,这也是花田贡米米质鲜美的秘笈之一。“一般的田,灌一次水要管10天、20天,那是陈水养地;我们花田,灌一次水,顶多管一天,天天换新水。就像人天天洗脚一样,一天不洗,我们就不清爽。你想,这样种出来的米,能不好吃吗?”何绍华骄傲地说。

  “完全的生态,完全的有机,绝对地安全。”花田贡米产地人的自豪不是吹的。传统农耕不施化肥,土壤肥力咋解决?花田农人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青草还田保持地力,纯绿色解决了化肥问题。传统农耕不打农药、除草剂,病虫害、除草的问题咋解决?花田农人亮出高科技、土办法——用杀虫灯,物理杀虫不污染;用水稻间作,有效防止水稻病变;在水田养麻鸭,村子里专门请农业专家做了测算,一亩水田养8只鸭子正正好,麻鸭会把稻田里的杂草吃得干干净净,自然生存,保持循环生物链最平衡。

  2014年,花田贡米得到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书,还得到了花田有机贡米的地理标志。“那可是国家级的品牌,在我们县里是首创,独一无二。”徐绍华无比地自豪。

  “人间天堂”

  让何家岩村民真没想到的还有,他们世世代代劳作生息的家园,会成为世人眼中的“天堂”。

  站在山间俯瞰,花田梯田像极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图,那层层梯田蜿蜒曲折的田坎,呈现出摇曳生姿的线条,似碧波荡漾,又似气韵流布,在不同的季节光影下,变幻不同的身姿,真是360度无死角地美。难怪到过这里的人说,花田梯田之美,足以媲美云阳和哈尼。

  “农民才是这幅艺术品的设计师和规划师。”全程参与项目、曾任花田乡党委书记、现任酉阳县农村土地整治开发中心主任的冉拥军,由衷地感慨。他告诉记者,当初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在重庆市土地整治中心的指导下,坚持优中建优的规划原则,自觉与农村各项规划相融,特别是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他们请当地的农民作规划设计指导,梯田如何利用率最高、如何放水最方便、如何依山就势最便捷……“农民们最懂,我们就让农民们说了算。”规划设计初稿完成后,反复修改了不下几十回,半年后才真正施工,而且边施工边修改,农民诉求不怠慢,景观细节不马虎,精益求精,唯善唯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年,“最美中国梯田”、“中国民俗摄影创作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市级农业示范园区”……这些吸睛的“金字招牌”纷至沓来,成了何家岩村乃至酉阳的旅游名片,每年都把数以万计的摄影发烧友和观光客们,从天南海北甚至海外,吸引到了这个穷乡僻壤。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返乡,何绍华的二儿子也回来了;政府出资将千年古寨的屋顶统一风格修缮,土家风情的农家乐火起来,欢快的“摆手舞”跳起来,梯田观景台的建设紧锣密鼓,乡间道路加紧拓宽……有了盼头和劲头的何家岩村告别了往日的陈寂,向着小康路欢快奔走。

  “何家岩村就是一幅画,我们是画中人,也是作画人。”何家岩村未来3年的目标,在花田乡党委书记冉庭彪的心中已是成竹在胸,“梯田是核心是灵魂,我们要围绕着贡米作文章,借助两股泉水、依托三个古寨楼,做好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就是,一万亩梯田,10万只鸭子,100万斤贡米,100户农家乐……”

  花田故事

  花田梯田的美,令人沉醉;花田乡的故事,更让人回味……

  去年一群摄影家来此地采风。阳光下,田间劳作的农民,颗颗晶莹的汗滴洒进梯田,也被定格入摄影家们光影的世界。采风结束,摄影家们每人痛痛快快花高价买下了几十斤贡米带走。“是那些农民的汗水让我们感动又震撼。”摄影家们说,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稻米一定最香。

  冉拥军说,那些摄影家的话让他终生难忘。“我想,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劳动之美、淳朴之美,才刺激了他们消费的欲望。花田贡米的灵魂就在这里。有人说,花田贡米卖得太便宜,还可以想办法再卖得贵一些,可我觉得,这些不是最紧要的。关键是要有真正的好东西,有了无价之宝在手,我们何愁吆喝。”

  自称是何家岩村地道农民的村支书陶涛,向记者讲述起他和家人的故事。

  “2009年前,我和家属在北京、河北、深圳打工挣钱,那时候父母在家里干农活,种一点旱地,喂两三 头猪,猪养大了卖掉贴补些家用;大田里有几亩水稻田,不挣钱,只能满足温饱。生活就是这样天天不变的模式,没有产业发展,也没什么盼头,更谈不上奔小康。”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农民想种田有田种,想就业有产业,农民的幸福感特别强,到田里务农的时候,田间小路上,大家来来往往,有说有笑……乡亲回来了,乡情也回来了。”

  陶涛的父亲是老共产党员。老人在前年70岁高龄病逝前夕,做了一件异乎寻常的举动——要求家人把他将来的坟地从田里迁走。亲戚们不能理解,老人家的解释令人动容:

  “政府来咱们村里开梯田,那是我盼了一辈子的大好事。梯田很美,我不能让自己的坟头占了这稻田,我要带头搬出去,我要远远地站在梯田外,永远守望着这里……”
(转载自中国国土资源部)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