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亮点 » 正文

户县农民画家:画笔也是致富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户县农民画《吉日》王文吉作品贵州大方:农民画创作喜迎新年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农民画院,两名画师正在展示新创作的作品《
 

户县农民画《吉日》王文吉作品

贵州大方:农民画创作喜迎新年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农民画院,两名画师正在展示新创作的作品《彝家唱响幸福歌》(左)和《篝火欢歌迎佳节》,喜迎新年。 罗大富摄

农家小院恬淡的生活场景、关中平原辽阔的自然风光、北方农民豪爽的精神气质……都可以在一方画纸上得到完美诠释。闻名遐迩的陕西户县农民画,如今已成为西安市鄠邑区的金字招牌,不仅深受老百姓喜爱,也走进了国内外的艺术殿堂,成为西安乡土文化软实力的典型代表。

荣登邮票,上过纽约时代广场

88个国家和地区10余万名国际友人慕名看画

鲜艳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户县农民画因强烈的民间风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享誉国内外。正如老一辈户县农民画辅导员刘群汉所说:“户县农民画犹如秦腔一样高昂、粗犷、豪气,又似眉户剧一样柔和、婉转、悠扬,还有如皮影戏造型上那种强烈的概括性。”

要说起户县农民画的诞生,还要追溯到60多年前。“户县(今鄠邑区)是我国农民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和上海金山、山东日照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原馆长雒志俭告诉笔者:“户县农民画是在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现代民间绘画画种。60多年来,户县农民画作者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画笔,生动地记录了当地农村的历史变迁。1974年,邮电部就曾发行一套《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6枚,《老书记》《高原打井》《春耕》《科学种田》《林茂粮丰》《金山银海》等作品作为代表,在中国邮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其实,户县农民画早早就走出过国门、走向了世界。”雒志俭说,早在1977年,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就接待过荷兰王国公主贝娅特丽克丝一行,那是接待外宾规格最高的一次。2014年5月,户县农民画画家傅蕊霞创作的农民画《谷粒声声》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LED大屏,在大洋彼岸这个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繁华广场上反复播放。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傅蕊霞淡淡一笑:“当时确实没有想到。从5月21日至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举办的‘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赴联合国总部大展’吸引了很多国际友人观看。”

目前,户县农民画参与创作的作者有2300余名,骨干作者300余名,有30名作者先后43次出国访问、办展、交流,100余名作者是市级以上专业协会的会员,12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获奖,600余幅作品被国家和地方收藏,曾经4次在中国美术馆办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万名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到鄠邑区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参观访问。户县被授予“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一支画笔也是致富笔

户县农民画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农民画家手中的一支画笔,不仅画出了鄠邑区(户县)的文化美名,也画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发展致富之路。

“去年画画收入还行,有10多万元。”50多岁的王乃良是户县农民画的中坚力量,在鄠邑区东韩村有一个180平方米的农民画精品工作室,此外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还为包括他在内的10位画家每人专门给了一间工作室。王乃良说,这些年,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黄土雄风》《万山红遍》《黄土魂》《民间健身图》等作品曾多次获奖,多件作品入选中国梦公益广告,作品远销海内外。

为了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鄠邑区在全区建立了22个农民画庄和作者培训辅导站,实行网络化辅导。几年来,以作者队伍建设和精品创作为本,每年举办写生、创作等培训辅导班5次以上,年培训作者300余人次,创作新作品300余幅。为了提高户县农民画知名度,规范农民画产销市场运作,2009年5月,“户县农民画”商标注册完成,并提升了商品化的包装档次,对销售的画盒、画筒以及画框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包装,并在画盒、画筒上面标注农民画商标,从而赢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鄠邑区还积极开展农民画新壁画活动。农民画作者为户县及周边地区绘制新农村壁画3万余平方米,为农民画家直接创收500余万元,并在展览馆成立了户县农民画艺术产业公司。如今,不少农民画作者已实现了从农民画作者到农民画个体经营户产业化发展的转身。

“户县农民画能走到今天,我认为是三条腿走路。这是户县农民画最大的特点,也是农民画能够健康发展的原因。”雒志俭说,“首先是为社会服务。户县农民画最开始就是为社会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画的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这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第二个原因是为民间服务。搞自己的创作,艺术家要有自己的风格。第三个原因是要有产业化。从实践中摸索,作品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要,与时俱进,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张端穆 洪秋迪)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