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网视角 » 正文

高温席卷全球,历年旱情自查,给粮食产区带来哪些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03
核心提示: 美国西部70%地区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和极度干旱; 欧洲多国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多国粮食减产;
 
  • 美国西部70%地区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和“极度干旱”;

  • 欧洲多国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多国粮食减产;

  • 中国多日发布红色高温预警,大部分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干旱。

通过复盘干旱发现,我国各省份平均成灾面积呈现出“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干旱显著降低了当年粮食产量与单产。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中,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从单产上来看,干旱对大豆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小麦、稻谷。

01 

异常的夏季:近期旱情概述

近期,北半球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温炙烤,印度、巴基斯坦早在4月便已遭受45-50℃的“高温炙烤”,伊拉克和叙利亚部分地区温度突破50℃,加拿大面临49.6℃的高温,7月份加州温度也已飙升至54.4℃;截至8月23日,我国已连续12天发布红色高温预警。即使是北极圈,其7月份的最高气温也达到32.5℃。

持续的高温天气引起了干旱的发生。根据美国国家抗旱中心的监测数据,美国多地如今正遭遇严重干旱,美国西部约70%的地区正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地区甚至遭遇“极度干旱”。截至8月16日,处于干旱的玉米、棉花、大豆、春小麦和冬小麦产区占比分别为28%、61%、24%、18%和56%,这将导致相关农作物产量受损,农作物的生长优良率持续下调。 

欧洲作为多年经历高温天气的“老玩家”,也被今年的高温压得喘不过气。多地气温超过40℃。法国巴黎最高气温达40.5℃;葡萄牙、西班牙部分地区气温一度达到47℃;英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高温折磨着近半个欧洲大陆,带来重重“烤”验,而干旱也给欧洲农业带来重重考验。

目前,欧洲多国已下调农作物产量。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出口地区,其中法国和德国是主要的小麦生产国。在此次干旱影响下,德国小麦产量预计将下降10%左右;法国的软质小麦和硬粒小麦的产量将分别下降4%和14%。作为玉米出口大国的罗马尼亚预计干旱将使玉米减产35%左右。在意大利,干旱已经危及水稻种植,预计损失30%。

我国于今年7月21日首次发布高温预警,伴随高温持续月余,我国各地旱情持续发展。

从地理学的视角,高温天气的直接成因就是高压大气系统持续输入热空气。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都对近几年的高温天气有着很大的影响。今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是拉尼娜现象、北极圈附近和北印度洋海水异常增温以及青藏高原冰雪异常融化所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而我国的高温热浪天气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压增强和西风带异常扰动两者的综合叠加。 

 

02 

历史的复盘: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上,我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各自农业及畜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复盘,我们也许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对未来做出更好的判断。

  1.旱灾回顾

我国是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旱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全国范围看,春夏季节旱区主要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夏秋季节旱区转移至长江流域,直至南岭以北地区;秋冬季节则移至华南沿海;冬春季节再由华南扩大到西南地区。

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旱灾发生的频次与纬度有关。有学者研究我国500年来的气象资料后发现,低纬度旱灾发生频次较少,随着纬度的增加发生的频次增加,北纬30°-40°发生的频次最高,在40°N以北的地区又有减少的趋势。

由此可见,在我国长江以北至黄河流域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地区,全国各省份平均成灾面积呈现出“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历年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国常用受灾率和灾害指数强度来衡量干旱对粮食生产单位面积的致灾程度。粮食总产量和单产的变化率随着受灾率的波动而变动,受灾率越大,其对粮食产量的负向影响越大。

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中,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从单产上来看,干旱对大豆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玉米、小麦、稻谷。其中,当2007年干旱受灾率为27.73%时,粮食单产较2006年降低了4.28%,大豆单产降低了10.32%,玉米单产降低了3%,而小麦也由2006年7.44%的增长率降为0.32%。

  2.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的关键要素

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作物生长所需水量时,会对作物的生长活动产生系列影响使得生长状况受到限制,并出现作物长势下降,导致作物产量减少或失收。

 

干旱轻则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重则导致作物死亡,使农作物减产或失收。但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与其发生季节、时间长短、作物所处的生长期、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分布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的差异也导致了干旱对不同地区的危害程度不同。

  (1)发生季节。在我国,春旱往往造成早稻缺水耕田,不能适时播种、插秧,使春种作物缺苗断垄,影响春收作物后期的正常生长;夏旱影响夏种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影响早稻和春玉米正常灌浆及晚稻的移栽成活;秋旱会影响晚稻和其它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冬旱则影响冬种作物播种、出苗及其生长发育。

  (2)作物所处的生长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幼苗期、营养期、生殖期、衰老期。植物对干旱最敏感的阶段是在生殖期,这一时期是植物开花结果的重要时期,在生殖生长期遭遇干旱会明显延迟作物的生长发育。例如水稻若在开花期遭遇干旱会导致其抽穗数下降明显,产量明显降低。

  (3)作物品种。温度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作物生长、繁殖以及整个生长发育期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通常农作物发育要求的温度通常为20-30℃。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这也使得面临干旱时不同作物的减产情况不同,例如小麦的最高温度为30-32℃,水稻的是36-38℃,而玉米则是40-44℃。另外,即使是同一类作物,那些本身根系比较繁密的抗旱品种遭受干旱的影响也会比一般品种要小。

  (4)种植分布。实际上,干旱强度大的地区其对应的粮食灾损量并不一定大,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的粮食灾损量不仅受到该地区干旱强度的影响,还与该省的种植结构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关。例如,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范围较为集中,集中分布在美国五大湖沿岸,因此在2012年旱灾来临之时,粮食产量受到巨大影响;而干旱强度大但粮食种植面积小的地区,其粮食灾损量也会相应较小。

  3.我们能做什么?:干旱监测指标


由于干旱设计的时空分布多样,范围广泛,使得单一的干旱定义很难满足各行业、各部门需求。美国气象学会在总结各种干旱定义的基础上,将干旱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干旱、社会经济干旱。

其中,气象干旱是指某段时间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气象干旱指标主要有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Z指标、Bhalme—Mooley干旱指标、Palmer干旱指标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