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技课堂 » 正文

三元镇:技术扶贫到田间 水稻种出新希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5  来源:华龙网
核心提示: “我去年种植的水稻,亩产量1000多斤,得感谢技术人员的帮助。”近日,三元镇何家坝村3组村民余道学高兴地说。
      原标题:丰都县三元镇:技术扶贫到田间 水稻种出新希望
     “我去年种植的水稻,亩产量1000多斤,得感谢技术人员的帮助。”近日,谈及去年水稻种植的收获,三元镇何家坝村3组村民余道学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在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的帮助下,不仅粮食获得丰收,自己还从中学到了很多种植窍门。
      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
      “以前呀,我们农民只晓得靠天吃饭,可现在我们明白了种植不仅靠天,最重要的还得靠技术。”余道学说,去年五六月时,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田里比较潮湿,水稻出现了发病的现象,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幸亏得到技术人员的及时帮助。
      余道学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家里共种植近8亩水稻,可不知怎么回事,每到夏季,水稻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发病现象,导致产量低、品质差。
      技术人员了解到余道学家的种植情况后,立即赶到他家的水稻田里进行查看。原来,余道学家种的近8亩的水稻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不到位,要么是遇到多雨天气,没有将水田里多余的水排出来;要么是没有给水稻施上充足的肥料,导致水稻营养不良。
      查出原因后,技术人员立即手把手指导余道学对水稻加强肥水管理,将田里多余的水排出,留1寸深;再将病苗、弱苗拔除,合理安排好水稻与水稻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底肥剂量,给水稻的生长打好基础。
      “以前种庄稼,都是靠感觉,没想到种植水稻还有这么多学问,真的要感谢那些技术人员。”余道学说,去年,附近很多村民和自己一样,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水稻产量和质量都好于往年。
      技术帮扶种出新希望
      三元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国洪告诉笔者,红心柚是该镇的主打特色产业,但每个村仍然有不少农户种植水稻,可部分农户种植水稻时完全凭从父辈那里学来的一点经验,更多的是跟着当地老人边做边学,生搬硬套,因此效果不尽人意,麻柳村3组李万平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李万平是当地粮农,也是建卡贫困户。
      “我家种有10亩水稻,是按照父辈们传授的方法进行种植的,可不知怎么的,水稻收成总是不好,更卖不起价钱。”李万平说,他听闻近几年不少村民家的水稻长得好又卖上了好价钱,于是去年在水稻育苗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把水稻精心管理起来,因为没有技术,他就向镇上的技术人员和附近的种植能手请教。
      得知李万平的情况后,镇农业服务中心立即派技术人员前去查看并进行帮扶。技术人员来到稻田,仔细观察情况后,开出了相应的处方。
      技术人员告诉李万平,在选择水稻品种上,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在2月下旬到3月初育苗的时候一定要“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因为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并且土壤要选择排灌比较方便的沙壤土;当气温连续3天都在10℃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时加入适当的肥料后,需搭棚盖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按照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要点,加上周边乡亲们的帮助,李万平家的10多亩水稻很快有了生机。
      “这几年政府一直都很重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在进行水稻种植技术帮扶后。去年,我家仅是水稻的收入就从之前的9000多元增加到了近1.5万元,看来种庄稼不是没得搞头,是自己技术不到家。”谈及种植水稻带来的收入,李万平满心欢喜。
      据该镇宣传委员秦勇介绍,该镇针对村民种植、养殖技术短缺的实际情况,镇里不仅派出了技术人员到农户家中一对一指导,同时还利用每月一次的技术培训会,为种植、养殖户们深入讲解实用技术,根据贫困群众实际需要发放农药和肥料,从根本上化解了贫困户种植、养殖技术难题。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