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农专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三农亮点 » 正文

百年淑子世纪行过 著名文学家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6  来源:烟台日报
核心提示: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出身名门,天赋文才,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还因与文史大家钱钟书的美好婚姻而备受艳羡。钱钟书生前曾称其“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先生即便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尤其是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

与“普通男人”也能称其为先生不一样,能称为“先生”的女人都是不普通的,要有大学问、有风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遇见她前从没想过结婚,遇见她后从没想过和别人结婚”———杨绛与钱钟书童话般的爱情,甚至让后人忽略了她作为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的才华。

先生杨绛

杨绛,本名“杨季康”,出生在1911年7月17日的北京,3岁时回到故乡无锡。

杨家是江苏无锡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这和同为无锡人的钱钟书家差不多,钱钟书的父亲是文史大家。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美国大学的法学硕士。父亲对杨绛特别钟爱,因为她极为聪明,且爱好读书学习。

杨绛曾说,她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浩气冲天,掷地有声。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读书,读好书入迷。”

她回忆父亲对她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行动让她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

父亲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任上,秉持司法独立,坚持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被官官相护的北洋政府罢官。罢官后,还公开发表了长篇《申辩书》,申明自己的合法与司法总长的偏袒之嫌。

上海孤岛时期,杨绛也和父亲一样“固执”。她回忆,当时他们夫妇与陈西禾、傅雷、宋淇等同自愿参加“大东亚共荣圈”的作家、文化人泾渭分明,不相往来。

这一时期,杨绛已经开始写剧本,并在戏院上演。她给自己起的笔名是“绛”,来自“季康”的吞音。

承袭父亲,杨绛对独立和自由的追寻不仅仅表现在日本侵华时期。她说,有时“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文革”时,杨绛和钱钟书都被揪出来批斗。忍受抄家、批斗、羞辱、剃阴阳头……种种对精神和身体的折磨。年近60岁时,被下放至干校。让她去打扫厕所,她就把厕所擦得极其干净。没事的时候,坐在马桶上看书。“文革”期间,钱钟书完成了古籍评论著作《管锥篇》,杨绛完成了西班牙著作《唐·吉诃德》的中文翻译。《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进入晚年的杨绛写了《干校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写了长篇小说《洗澡》,讲述解放后知识分子的经历。

这“蔚然而深秀”的眉宇

杨绛最出名的身份是钱钟书的妻子。

钱钟书的天分、才学过人,成就也过人。杨绛曾转述解放前曾任故宫博物院领导的徐森玉的话:如默存者“二百年三百年一见”。

青布大褂、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这是钱钟书给杨绛的第一印象,杨绛形容第一眼的钱钟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杨绛一生追随钱钟书,甘愿站在丈夫身后。杨绛曾说,她把钱钟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

但她的才情并没被婚姻淹埋没,也没被才子丈夫忽视。

钱钟书的名作《围城》,1989年将要搬上银幕前,杨绛为表达主题写了两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杨绛曾解释,这两句话的

意思是,“围城”的含义,不仅指方鸿渐的婚姻,更泛指人性中某些可悲的因素,就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钱钟书很赞同杨绛的概括和解析,觉得这个关键词“实获我心”。早在1946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钱钟书就在自留的样书上写下:“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还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曾自己写文章说,她的“每项工作都是暂时的,只有一件事终身不改,我一生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许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这段话广为流传,他们的爱情被看成天作之合,成就彼此,像童话一样完美。

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

实际上,苦难也伴随了杨绛夫妇一生。外辱内乱、颠沛流离、亲人离散……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去世。此时杨绛年近90岁,她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以逃避失去亲人的痛苦。

由钱钟书和杨绛的作品收入所得,2001年建立了“好读书奖学金”,设在夫妇二人的母校清华大学。

2003年,杨绛先生的散文随笔《我们仨》出版,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书中有个名段落: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2007年,杨绛96岁,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是关于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步入百岁的杨绛,显出智者的仙骨。媒体配图的照片上,她总是银色的短发梳得光滑地背在脑后,有时带个黑卡子,面庞有些消瘦,很白,爬满皱纹,一脸祥和。

百岁生日之际,杨绛曾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问答,但是以笔谈的形式。

回答“什么是您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杨绛说,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这篇问答结尾处,杨绛说,“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有篇散文《隐身衣》,能“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

杨绛曾对人讲起,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我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她说,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晚年的杨绛,淡泊澄明,进入化境,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唯留一颗赤子之心。其实,任何对她的嘉誉和赞美,甚至都可称为一种“冒犯”,因为她不需要,也不看重,杨绛先生本来就是这样,一直深秀蔚然,不为外界风俗所动。她应该走得很安祥,她无愧于亲人和这个世界,最终,她像一滴水融化于大海中,消失不见。杨绛先生,走好!据网易新闻

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的话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 农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资讯
点击排行

(c)2014-2016 版权所有 大农网 — 关注三农 [中国农网.cn]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15-6886 电话:0539-8789776 邮箱:yihaojituancom@sina.com

备案号:鲁ICP备19026976号


友情链接:  吉梵森工装服饰  上鹤茶业